北京最有名的山沟:军都山关沟
北京最有名的山沟:军都山关沟

北京最有名的山沟:军都山关沟

军都山是华北平原与关外的一道地理屏障,自古以来有一古道,南为南口,北为八达岭,因沟内关卡重重(上关、居庸关等)而得名关沟,为太行八陉之首(最上面)。

关沟地位(地理位置)特殊,是交通要道,故自然、人文景点荟萃,长四十里,就有七十二景的说法,走几步就有一个。其实还不止,经统计竟达近百处。

有些地名自秦以来就有,如居庸塞,《吕氏春秋》将之列为天下九塞之一。居庸关的险峻,后以“居庸叠翠”的方式,在金代的风景选美中获胜,成为燕京八景之一,元代皇帝往来于上都到大都,必经此道,弹琴峡、仙枕石那时已有盛名。还有不少是民国以来,为招揽游客做生意而附会上的。

关沟除了南部有灰岩,往北都是花岗岩。花岗岩因为节理风化,容易生成各种形状,如果造型奇特,就会有人给它取名,如仙枕石、棺材石、磨刀石。

平时大多数人从北京城区去延庆为了图快,一般会走高速而不走辅路,不想因此错过了沟里无数风景。如果不走高速,骑个小车或步行,花上几天时间,一一探寻,不失很多乐趣。

下面将我所记录的关沟景致,自南向北介绍如下,不定期更新。

南口李公墓。墓区保留有神道牌坊,两头呆萌石虎和文官武将石像生分立两侧,《西关志》记载,居庸关先后有赵宽、王竞、李嵩、姚政等五名太监担任过居庸关的镇守太监,根据牌坊上刻的“御用监太监李公神道”,猜测是李嵩,但没有确凿证据,不敢论断,后在《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发现,有一篇刻于嘉靖六年(1527)的《南口城净业堂记》碑拓片,证实正是这位镇守太监李嵩。根据史料,李公和居庸关守将孙公同时期,关系融洽(参考:碑帖解开李公墓之谜来源)。
南口烽火台(墩台)。矗立于沟口的东面山坡上,看到它意味着进沟,往里连续六七公里,山上都是长城系的灰岩。
东园村孙公墓。孙玺是明代镇守居庸关的将领,死后葬于昌平区南口镇东园村,墓前建有一座石牌坊,坊名为“孙公先茔”。石牌坊三门四柱,花岗岩材质。1905年修京张铁路时,墓迁到铁路东10米处,但石牌坊未动,位于东园村火车站西的田间。2013年,@大槐树下好乘凉 到访时,六组祥云云板还安插在望柱上,田地里还埋着火焰珠。但当我们到访时,祥云云板都已不在。查资料,说云板于2013年被盗,早期还有供桌、石五供(一尊香炉,蜡扦、宝瓶各一对)。据说孙公墓附近,还有一座明代的王公墓,也有一座石牌坊,不仅云板全无,望柱头也有丢失。
东园村火车站老站房。在孙公墓不远处的老站房,发现一个“满铁救急函”老古董,不愧为老站房。

居庸关云台。云台始建于元朝,券门内刻有精美的四大天王等雕像,代表了元代高超的艺术水准,但它原先是过街楼,路人通行时,可受两侧佛法庇护,其上有三座喇嘛塔。元末明初,过街塔被毁,幸好云台保存了下来,明初这里兴建居庸关,云台成了城里最老的居民。
居庸叠翠石刻。居庸叠翠是金代燕京八景之一,乾隆曾对燕京八景进行考证,曾为此题字立碑,后原碑遗失,现仅存碑座遗弃于原址附近,使得居庸叠翠的具体位置难以确认。1990年,爱新觉罗·溥杰为这里的外文印刷厂绿化基地写下这几个字,也算是续写文脉。。
关沟大神木(银杏)。在居庸关北边的四桥子村,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据推断有1200年历史,是关沟最老的生命,之所以说它神,是因为唐代神木前有个石佛,每天会自动转向神木,即使挪过来也是如此。

仙枕石。这块单体岩石上的书法石刻当然是首屈一指的文物,但是石头上凿刻的小台阶,也别有趣味,据说穆桂英曾在这里点将。
上关遗址。居庸关曾数易其名,最老的遗址已无迹可寻,宋国玺在《居庸关考》中认为:最早的居庸关关址在天险附近,北齐时已移至上关城,辽金元的居庸关都在这里。这也是关沟最窄的地点,极易防守,但也因为地域狭窄,不易屯兵,到了明初,徐达在其南面更开阔的长坡店(今居庸关位置)建新居庸关,清朝因长城防御功能减弱,老关城也逐渐废弃,至今大部分建筑已毁,只有西山坡留有一些遗迹。
上关城摩崖造像(有说是三世佛)。从上关遗址爬山到路尽头可见,三尊佛像象征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手印不同,刻在花岗岩岩体中,推断为元代之作,因花岗岩发育纵向节理,一尊佛便占一面,节理成了他们的分界面。其北方不远处还有丁香谷,也有三世佛造像。
五郎像。五郎像是一尊佛像,被一个不锈钢屋檐盖着,避免烈日和风雨侵蚀,但底下这尊倒下的汉白玉龙头石刻,威风凛凛,更让我印象深刻,不知现在是否还在。
五桂头山洞。也称为五鬼头,传说明朝有五个兄弟被判为蒙古奸细而被杀,头颅悬挂于此,后得到平反,五鬼头遂改为“五贵头”,后来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在此开凿隧洞,题写 “五桂头山洞”。

_DSC9432

弹琴峡。也许这是北京所有峡谷里名字最美的吧,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弹琴峡:风继续吹,水继续流》,猜想这个美名的由来。
听琴弥勒造像。这尊小龛里的弥勒佛是为了镇五兄弟的冤魂而建,在听了几百年的悠扬泉声后,以后不得不与高速公路的吵闹声为伴了。
金鱼池。现在很难看出它为什么那么有名,但当年他水面宽阔,深不见底,有金鱼住在水中,传说干旱的时候来此祈福,天就会施雨。
詹天佑旧居。位于水关长城脚下的石佛寺村,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曾住在这里的姬家,2003 年姬家子孙将这座四合院改设为詹天佑旧居陈列馆,供后人瞻仰怀念。
石佛寺。寺内一共有五尊元代石佛,这是第一尊,形貌有内蒙风采。
石佛寺山洞。修京张铁路时开凿的,1995年左右,石佛村的村民在这里开办水关长城古尸展览馆,还以每年3万多元的价格从张家口医学院租来了人体标本,供游客参观,后效益不好而废弃,曾有游客见门开着就进去瞧究竟,发现桌子上摆放着盛有各种人体器官的瓶子,还有干尸和人体骨架,吓得不行。
六郎影。有一天行车在八达岭高速时,突然瞅见右侧崖壁上雕有一个佛像,可惜还没看清楚,车子就过去了。于是找个机会专程从水关下高速,在一个停车场附近,找到了这个浮雕佛像。 佛像现叫六郎影,原是一尊坐佛,后人为纪念杨家将而称之为六郎像,与离他不远的五郎像呼应。
磨刀石。观景点就位于六郎像北面几十米的地方,传说是关公磨刀处,花岗岩因为风化,容易出各种象形石和随之而来的故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