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二乔玉兰背后的故事
历史的细节:二乔玉兰背后的故事

历史的细节:二乔玉兰背后的故事

单位有棵玉兰树,春天会开花,六月会开花,九月还会开花。前几天,花苞如约而至。朋友路过,我指了指花瓣,他这才惊叹,没想到夏天还能见到玉兰。

花瓣散发着幽幽的紫气,但它不是紫玉兰,因为紫玉兰是灌木,而这棵是乔木,而且紫玉兰过了春天就不再开花。我查了资料,能在此时开花的,只有一种玉兰,叫常春二乔玉兰。

听到“二乔”其名,会不自觉想起三国时代,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两位美女——大乔和小乔,她们是安徽潜山(古代称为皖城)乔国老(或桥国老)的女儿,也被誉为江东二乔。199年,孙策与周瑜攻下皖城后,孙策纳了大乔,周瑜纳了小乔,只可惜两位英雄英年早逝,一位25岁,一位36岁。

潜山我几年前去过,当时为了追寻禅宗,专程去那里瞻仰三祖僧璨的祖庭,没想到二乔也是潜山的,但二乔玉兰不是潜山的市花,梅花才是。

最近看了《长安的荔枝》,觉得很有趣,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竟然牵引出了那么大的故事。巧的是,杜牧在《赤壁》里有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莫非这就是二乔玉兰的名字由来,背后都有些什么历史的细节呢?

于是去查资料,最终发现名字具体是谁取的,已无迹可寻,只能放弃。但无意中却发现,二乔玉兰背后,还有一段中西文化历史故事。且听我细讲。

十八世纪末,欧洲人兴起中国热,对东方植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的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纷纷把中国植物带回欧洲。1790年,玉兰传入欧

法国军官苏朗热-博丹(Etiene Soulange-Bodin)是一位对植物和园艺怀有浓厚兴趣的植物学家,他发现来自中国的白玉兰和紫玉兰(辛夷,因花苞像嫩芽、尝起来辛味得名),各有千秋,白玉兰花瓣宽大,而紫玉兰色彩鲜艳,如果能加以融合,就兼具了双方的美感。

1820年,他通过杂交实验,筛选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木兰属杂交品种——二乔玉兰,花瓣双色,外红内白,其母亲白玉兰,父亲紫玉兰。这位军官,后来也转行做了法国皇家园艺研究所的所长。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二乔玉兰的拉丁名定为Magnolia × soulangeana(又称 Yulania × soulangeana),其种加词soulange,就是苏朗热的名字。

过了将近100年,到20世纪初,二乔玉兰又回流到我国,在江浙(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广州一带广为栽培,佩服当时的植物学家,也许是熟悉二乔的江苏人,受杜牧诗句影响,为其取了“二乔玉兰”的美名。

1959年,上海黄家私人花圃从日本引进一批二乔玉兰[1],其中有一株出现芽变新品种,从1965年开始除了早春开花后,还能在6-11月陆续开花。

1978年,浙江嵊县环保植物引进驯化场木兰新品研究所将此二乔玉兰品种引种回来,高枝嫁接在野生玉兰上,经过三四年试验,终于选育出了一种更抗寒耐寒、一年三季四花的品种[2],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陈俊愉教授提议,将之命名为“常春(长春)”二乔玉兰。当时,研究所也对外售卖该品种,根据株高,每株12-28元不等,对那个时代而言,价格不便宜。

随后,全国各地广为引种栽培该该品种,1989年北京市林业局引进了3000株常春二乔玉兰,在各大院和苗圃栽培,可自然越冬[3]。也许今日所见之玉兰就来自这些苗圃。

但是,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后院有一株二乔玉兰(二乔玉兰的紫色园艺变种)[4],资料载,距今近290年,我专门跑去乐寿堂后院看这株玉兰,找到一株标着牌子的,但有些存疑是不是这株,因为看起来一点不古老。而潭柘寺位于毗卢阁东侧的两株,树龄至少在300年以上[5],也有认为更早,明代始栽。若真如此,可见国人选育出二乔玉兰的时间早于法国人。

经过基因大跨度交流的物种,通常天赋异禀,但因为是杂交的,一般不能结果,即使有些能结果,种子也长不出来新植株,这也是杂交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目前看到的二乔玉兰,要么是继续杂交而来,要么是嫁接培育的结果。

从杜牧的诗句到法国的苗圃,从嵊县的农场到北京的古刹,一株玉兰跨越中西,历经百年,见证了人类对美的执着与共鸣。也许正是这种对历史细节的关照,才让我能在一个普通夏日的午后,被一朵花深深打动和吸引。

image

[1]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园林管理处于1959编的《育苗手册》提及“二乔玉兰”一词,也是我能查到的最早的一篇文献。

[2] 王飞罡是木兰科新品研究所所长,他1986年在《植物杂志》上发表了《一年多次开花的长春二乔玉兰》一文有记录,提到1959年上海花圃引进二乔玉兰,1965年在其树冠上萌发了一枝一年多次开花的芽变枝,随着枝条长大,开花数量一年年增多,一般3月、6月、8月、11月开花四次。1986年,陈俊愉教授提议命名为长春二乔玉兰。

[3] 来源:丁望春.常春二乔玉兰在首都多次开花.绿化与生活, 1994, (3):18.

[4] 来源:丛生.北京几株古老的二乔玉兰树[J].植物杂志,1987,(4):8-9.

[5] 《潭柘山岫云寺志》(潭柘寺始建于西晋,名嘉福寺,清朝康熙赐名岫云寺)记载了清朝巢可讬的“筵侧木兰含雨润,庭前柏子受霜坚”诗句。巢可讬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接替耿额,担任清朝刑部尚书,至1721年被弹劾,此诗作于其间,故猜测此木兰距今至少300余年。

1986年发表于《植物杂志》的长春二乔玉兰介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