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旅行和地学
阿坚精神
阿坚精神

阿坚精神

千米以上 

阿坚精神
——《北京千米以上山峰手册》序

阿坚是个聊一次就让人忘不掉的人,像小说里的人物,有着传奇的经历,认识他的人都很幸运。更幸运的是,他的某种精神还影响和改变了我,所以我就写写阿坚精神吧。

阿坚别名大踏、阿蹦,合乎他高大个、爱生活的形象。他有很多身份,诗人、作家、旅行家、啤酒主义者,喜欢自然随性,跟着感觉走,说干就干。一开始,我和他的思维方式很不同,我喜欢想为什么,想意义。阿坚取笑说,不可能什么事都想明白再去做,有些事想不明白,等你想明白,人也快死了。

后来我才认识到,他说得对,想太多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一件事若想不明白就不行动,结果是越不行动就越不明白。有些东西,比如纯理论,多想想可训练思维;但实在的生活,只有通过个体努力去过,意义才能实现。阿坚有一股把生活填得满满的劲儿,正因为他不怎么想爬山的意义,当他把多年的登山日记一攒,“厚之如书稿”时,意义反而自明。

我问他,为什么要爬那么多山?他说,在诗人圈里,自己最能爬山,所以决定“虚荣”一把,索性做个北京山峰的专家。有时候,找个伟大的意义,哪怕虚荣点,也很必要,至少催人行动。不管他这话是真是假,阿坚接下来就像他名字一样坚持,爬得很执着。北京西侧的太行山、北侧的燕山,是大自然赐给北京人的福利,千米以上山峰不少,有名有姓的大约80座,他前后用二十七八年,好几百次奔波,爬60多座,登顶40多座。光是这些数字,就令无数山友肃然起敬,我自诩爱自然爱爬山,但与他的行动力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随后我产生另一个疑问:“虚荣”能支持一个人爬几十年的山?我似乎多少从本书中找到答案。1999年阿坚爬笔架山,想请老乡领路,但老乡说林子里蛇多,给多少钱也不走,只能自己前行,沿途拨荆钻刺,弄得一身湿粘脏。除非已“进化”成视苦难为快乐的物种,我不相信人类一开始就喜欢又脏又累的活,一开始也许带有各种目的,如虚荣、嫉妒、责任、渴望伟大等,但一定有那么一刻,精神上突然受到感召,世界突然展现出它的本质,铅华尽洗,真爱降临。

“天晴得以四望,北见延怀盆地中的官厅水库,以及从广坨山迤向大营盘南山的明长城;西南群峰无数,可辨认的是大草坡顶的东灵;南边的青水尖、老龙窝、百花山、百草畔、大黑林序列东西,峰峰有致;东北方向由近及远是烽台坐镇的黄楼洼山、设有电讯塔的清水顶、大慢坡的大海坨。”这是阿坚登山多年后达到的境界,一座座山峰,如数家珍。说起这些山名的亲切,如同介绍一圈常聚会喝酒的老朋友。也许正是这种与世界简单而强烈的关联感,让他的爬山动机,从当专家做英雄的虚荣,变成做平凡人交好朋友的真爱。专家可以不做,但朋友必须要有。真爱状态,忘他,忘我、忘时间,世间一切皆美妙,就像谈了恋爱,眼里只有你的好。到这个阶段,是否有观众,他们是不屑还是称赞,一点也不重要;到这个阶段,只要事情本身有吸引力,就值得为之全力以赴,无怨无悔。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属于那些能够自得其乐的人。

好的教育,不是讲道理,而是一言一行流露真诚,展现自己。阿坚以他特有的方式,把“真诚”与“做自己”诠释得淋漓尽致,他充实地生活、真诚地写作,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做得自得其乐。本书一开头,他就自嘲:“我是又虚荣又怕误人,这里先把本书稿的缺陷报出,省得读者怨我不早说……我学浅性懒,观察不细,访问不实,也很少做案头准备和事后研究,总是‘大概齐’就得”。现实中的他,早已看透虚荣,很博学、很谦虚、很有趣,常常自嘲,也从不教育人,每到酒酣时,都亲切地喊我“错啊,……”。

有一次和阿坚聊到追求,我说自己的追求是做几件自己喜欢又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他笑我贪心,说你想把两个都得了啊,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很不错,有些人是运气好,做了自己喜欢、刚好对别人也有用的事。这番话,我常拿出来回味,提醒自己,要首先做自己。本书也蕴含了这种教义,阿坚用他的爬山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丰富多彩,世上还有许多种生活并没有出现在书里,不要试图去模仿别人,而应该认识自己,到现实中创造和践行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阿坚爱读书走路、爱写日记,有再忙再累也要写日记的习惯。他曾以炊事员身份随中科院的地质队进西藏青海新疆考察,留下十万多字的科考日记。他组织“后小组”旅行,玩前人之所未玩,留下玩法一一四条、约八十万字。走京西古道,著《京西古道百词典》。还说为避免老年痴呆忘记朋友,写下《朋友词典》。他走而瞧,瞧而记,记录日常生活,记得简洁又干脆、准确又自然。和很多手册不同,书里没有一句话是抄来的,全是他亲自走出来的,是当年山路山景的真实再现:大海陀“每次都看见黄羊、狍子,离人也就30米”,“老龙窝顶无水源,脊上的草甸处夏日有牧马人小窝棚”。昔日风光,历历在目。他详细记录下爬山的用时、里程、地点、方位、场景、人物及对话,有时记得很琐碎,全是细节,还画出40多张手绘地图,读者爬山前读一遍,“就能少迷路少麻烦而多知道些具体有用的信息”。很难想象一个写诗的人,写作却能像照相一样,只呈现事实,不夹带感情。“野山将日少一日,我这些北京山峰信息也难免渐阵渐旧。就算为20世纪的北京千米以上山峰留个旧照吧。”留个旧照,也许是阿坚写日记的本意。旧照虽旧,亦是真实。

不能不提的幸运是,就在写完这篇初稿的几周后,我突然明白了阿坚精神,猛然发现自己变得自在、忘我、爱自嘲了。我竟然理解了一直在苦苦追寻的“做自己”:出于本能和对未知的担忧,人们都不敢把自己的本性和弱点暴露出来,于是给自己穿上铠甲、戴上面具,用厚厚的装备或自大的言语,构建强大的防御体系。俗话叫“武装”,实话就是“装”。殊不知,装会阻碍我们的自由行动,让我们不能舒展,不能做自己。要做自己,首先要忘掉自己。而要忘掉自己,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与卑微,乐于接纳和暴露自己的弱点,让自己恢复本来的样子。做自己的人,一定是自然的,自然的东西,才是真理。

尼采有段话说得好:“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当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路还会把他引向何方的时候,他已经攀登得比任何时候更高了。”

现在可以总结了,阿坚和他的书至少教会我三种精神:一、做个真诚的人;二、做自己喜欢的事,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三、多做点事情,少想些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性的奇迹,都有自己的精神,都应该像阿坚一样,活出真诚,活出自己。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像我之前一样有点困惑,没有关系,联系阿坚,一起喝喝啤酒,他没准一高兴,当场给您写首诗呢。祝好运!

2018年1月16日

3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