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旅行和地学
博物学里的人生观
博物学里的人生观

博物学里的人生观

2015年1月18日,自然茶聊第19 期会场很热闹,我来到人群后,见到了张钢的同事,她代表张钢前来分享“动画里的博物学”这个主题。她非常紧张地说,她查了些网页资料,但还是不知道博物学是什么呢。怎么办?我请她打开电脑,找出动画片《魁拔》的剧照翻看。“你看,这一棵屹立于村庄中的参天大树,就是博物学。”“看,这个像台风一般顺时针旋转的岛,也是博物学。”最后,我鼓励她,只需介绍动画里有关自然的画面,就是一次有趣的分享。昨晚,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我为宫崎骏创造出的奇妙的自然世界而惊叹,孩子也异常兴奋,但我猜不透他小脑袋瓜里又多了哪些世界观。博物,只要你注意到她,她就就无处不在。

自然茶聊起源于我对周围人群的好奇,我想知道他们都怎么过日子,都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因为职业会让我们过于关注我们自己的事情,从而限制了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我想改变。经过朋友们的鼎力相助和参与,从2011年平安夜开始,至此一共举办了19期。每一期都那么惊心动魄,每一个故事里都蕴含了他们对事业、对兴趣、对生活的发现、理解和追求。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生。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博物学是什么也许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用宽容的心去看待世界,而不要偏执己见,更不要做一个消极的人。因为:

世界的模样

刘华杰是这次茶聊的主讲,之所以邀请他,是因为他在博物学领域身体力行多年而且有理论研究,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去实践兴趣,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思考意义。他首先定义了自己眼里的博物学:博物学就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博物学强调when、 where 和 what ,不强求why;博物学强调分类,分类说明世界的多样性;博物学强调本土性,因为本土性关注的就是多样化;我们是有自然属性的人,我们应该抛弃功利,重返荒野与天地间,像孩子一样去玩耍、去感受多样的自然。

小时候,我们对什么都好奇,这是一种本能,因为不学习就无法生存。但长大了,我们丢掉了这个宝贵的品质,我们把世界当成了理所当然的存在,只关心对我们利益相关的事情,以至于我们忙碌地不想花时间去发现、欣赏身边美好的东西。从而失去了很多现实的感觉,仿佛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玩博物学几年之后,我发现博物学想传达的其实是这样一种感情:像孩子一样,继续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开心并且专注地玩,不要排斥他们、拒绝他们,不要带着严肃的目的。有本《摄影构图学》,作者写道:初学摄影的人往往不是专心致志地亲自处理视觉刺激源,不是用惊奇感和好奇心(这正是艺术家对环境的反应)在平凡的事物中进行探索,而是被引导去从壮丽的自然和特殊的人为事件中寻找可以模仿的题材。他说的很对,有些人爱摄影并不是爱被摄的事物,而是爱照相机的咔嚓声。周浩在一席里“以纪录片之名”讲到:老外之所以拍得好,是因为不先入为主,他们对事物有好奇心,保持了新鲜感,而中国摄影师的特点是对平凡的事物熟视无睹。这背后的因素才是本质的差异。

可这里有个现实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无法关注每一件事!

对,所以我们只能取舍。但我想说,舍弃和排斥是两个概念。舍弃的意思是:我知道自己这方面做得不错,但我在那方面确实不如你,所以我很欣赏你。排斥的意思是:你那方面做得好不好,不关我事,我没兴趣,更不想听你炫耀。甘地说过一句话: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是妨碍真正民主精神发展的障碍。

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因为人人都很了不起,宽容一点,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死亡诗社》是一部很有味道的电影,它想阐述的是这么一句人生哲理:抓紧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情。我们的人生太短暂了,短得完成不了我必须做的事,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做喜欢做的事情。

那怎么样才能做好我们喜欢的事情呢?分享者倪一农指出了一条途径。他是北大附中的生物老师,他的职业是教育,他的兴趣是博物。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博物教育。于是,他希望通过推动中学的博物教育获得人生的价值,获得成就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是最有可能成就理想的。为什么?因为工作之外,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了。而要抵达理想的彼岸,没有捷径,必须持续不断地付出热情、时间和努力。所以,业余创业、兴趣理想,都不切实际。时间太残酷,如果我们的生命是无限的,那我们任何人都可以成就理想。

回到博物学,到底如何做博物学,才是有趣的博物学?分享者土豆给出了一个回答。土豆是清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他从参加户外活动开始,找到了重返自然的快乐,并在认植物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于是他执行了一个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事情:连续观察清华校园里的植物,最后整理出1000多种植物名录和开花季节。这件事包含三个重要的博物学要素:一是本土性,二是持续性,三是感知性。

(1)本土性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本土性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博物本身而不是来回的路上,要研究一个地方,你必须扎根于那个地方。

(2)世界之美,在于我们发现探索了它背后的运行规律,而要发现规律,就必须对过程进行监测。倘若我们每次只去看蒲公英花开时的小伞,那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它花开前的模样,就不知道哪些昆虫通过什么方式和它产生联系。只有关注过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一棵植物/一件事情,才能享受过程带来的快乐。“植物其实一直在动。”土豆的这句话让我震惊,只有把视线投向整个过程并享受其美的人才能说出这句话。

(3)博物要求我们去亲身体验、感知万物的色彩、声音、香气、味道、质感、温度。《心经》里提到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识的对象,就是博物学提倡的。从这些角度观察世界,世界从而走出单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博物学是什么呢?不重要。博物学就像其他事一样,不是目的,它是认识世界、理解人生的一条途径,追求的是沉浸其间的过程。我想用这么一句话来表述博物:博物不是谁第一个发现某个物种,也不是谁一次叫出很多物种。博物是你关注到了你平时没有关注的世界之美,不把世界当作理所当然的存在。再回到生活中来,让生活更加有激情和有意义。

万物有千面,找到其积极美好的一面,并专注、沉浸于其中,就一定会找到快乐。

3条评论

回复 donggua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